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华夏珍宝博物馆一行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工作室 2021-07-09 10:45:29

华夏珍宝博物馆一行
在张同禄工作室门前合影留念

  为了更好的感受景泰蓝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历代传承,从制作工艺中体会景泰蓝创作之精、工序之繁、艺术之美,7月7日,华夏珍宝博物馆部分工作人员拜访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工作室。此次体验之行,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国粹京艺”景泰蓝的独特艺术魅力。

  张同禄子女亲自接待

张同禄大师子女张旭、张颖荣获“非遗传承杰出人物”称号

张旭(左)、张颖(右)轮番上阵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景泰蓝文化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之子、珐琅张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张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之女、珐琅张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张颍,亲自接待了华夏珍宝博物馆一行。张旭先生打趣地说:“上一次我俩同时出现接待嘉宾,还是在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为非洲国家领导人夫人展示景泰蓝技艺。”可见,他们对华夏珍宝博物馆一行到访的重视程度。

  张同禄工作室“藏龙卧虎”

张旭为大家讲述工作室的成立背景

  张旭先生介绍道:“2004年,国内最大的工艺美术厂——北京工艺美术厂正式告别历史舞台,我的父亲,身兼副厂长和总工艺师的张同禄也就此下岗。父亲那段时间的心情很低落,经常喃喃絮语,说还有很多创意没有做出来,这门手艺怎么能断送在他这代人的手中。一次父亲在街边偶遇改行理发谋生的工友,原来是厂里级别挺高的八级工雕刻师,心里非常难受。这件事激发了他一定要成立工作室、带着大伙重新做景泰蓝的想法。”

老一辈景泰蓝工匠们正在制作中

  如今,张同禄工作室的工匠基本都是从老厂跟随张同禄大师一路走来,平均年龄在60左右。他们年纪最小的在景泰蓝行业里也有着20年的工龄。可以说,他们是中国当代景泰蓝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等各个专业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

  正是有了如此雄厚的班底,才能让“珐琅张”在当今景泰蓝行业中首屈一指。

  一件件景泰蓝艺术瑰宝
  让我馆工作人员大饱眼福

工作室展厅一角

  张颖女士带着华夏珍宝博物馆一行参观了张同禄大师历年来创作的景泰蓝精品,从1977年张同禄大师创作的天价拍品《座龙花熏》(当时创作了两件,其中一件拍出了1100万元),到1980年全国景泰蓝行业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的时代精品《蝶花瓶》;从1979年被评为国家珍品的《鸟杯》,到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珍品)奖的《仙寿瓶》……

张同禄大师荣誉墙一角

  一件件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的景泰蓝艺术佳作,令在场的的每个人都无比震惊,只有近距离观看才能切身体会到景泰蓝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网络图片所无法传达的。

  从《五星耀中华》景泰蓝赏盘
  看景泰蓝精品制作之难


  张颖女士特别提到了张同禄大师的最新力作《五星耀中华》景泰蓝赏盘,她认为,从艺术灵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到创新纹饰火云纹的设计,再到吉祥纹饰的巧妙结合,这件赏盘可谓父亲极具代表性的一件景泰蓝精品。

  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此盘繁杂的制作工艺,她在讲解时说道:“仅以点蓝、烧蓝为例,第一遍点蓝、烧蓝后,它有了基础的颜色,第二遍点蓝要跟第一遍原样不差,然后再去烧,第三遍重复第二遍工序,三次点蓝、烧蓝后才能算是初步的完成。”据张颖女士介绍,此盘加上掐丝焊接、亮白等工序至少要烧七到八次才能完成,每次烧制都有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就算是废掉了。



  当代景泰蓝界唯一以姓氏命名的艺术流派

  作为中国当代景泰蓝艺术的重要制作基地,十余年来这里诞生了太多国之瑰宝,无论是高悬于门口的“珐琅张”招牌,还是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机构授予的“张氏景泰蓝”称号,这样的赞誉都不为过。毕竟张同禄大师为中国景泰蓝艺术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馆愿与张同禄大师及珐琅张传承人们一道,继续为这项璀璨的民族艺术摇旗呐喊,为中国景泰蓝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  京ICP备120061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