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窑变”李砚祖教授陶瓷艺术作品展
【艺术展览】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展览 > 主题展览 > “万千窑变”李砚祖教授陶瓷艺术作品展

 

 

  2013年11月30日,为期一个月的“万千窑变——李砚祖陶瓷展”将在华夏珍宝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将展出李砚祖大师130余件陶瓷作品,作品展现了窑变美妙的艺术魅力风格,引领了瓷器新领域,开创了当今瓷器烧造的另一个先河。

 

  【大师简介】

 

  

 

  李砚祖

 

  中国陶瓷艺术的领军人物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江西省政府特聘“井冈学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美学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南京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厦门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兼职或客座教授。《艺术与科学》丛刊主编、《中国工艺美术研究》《设计研究》主编;《文艺争鸣》特约编审、艺术总监,《艺术百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艺术教育》杂志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设计》杂志顾问、编委。

 

  历任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审课题组组长、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第三届文化创新奖评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等等。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及艺术历史及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国设计艺术和工艺美术学科带头人。出版著作二十余种,多次举办陶瓷艺术个人展览,作品为国内外公私机构收藏。在数十年陶瓷研究与实践下,首创“窑变山水”艺术作品,开创了中国陶瓷烧造的另一个先河。

 

  【窑变山水创始人】

 

  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其历代名家辈出,烧造名瓷,价重艺林,为人类文明之瑰宝。在宋元、明清与当代分别出现三次瓷器烧造的高峰。无独有偶,在每次高峰时期,都出现了一位功成卓著的代表人物,如北宋时期首创官窑的赵佶、清三代督陶官唐英。时至今日,在众多前辈的艺术造诣基础上,陶瓷界的星河中又冉起一位璀璨明星,他就是李砚祖。

 

 

 

  作为工艺美术行业的领军人物,李砚祖享有得天独厚的创作条件,其走访国内各大名窑,融会贯通,集历史陶瓷众家之所长;作为“井冈学者”,其在景德镇创建个人工作室,数十年扎根于艺术创作之源。正是这样的历史契机,使李砚祖在详实的理论基础上,具备了殷实的艺术功底。在其数十年陶瓷造诣的沉淀之下,首创出窑变工艺与泼墨泼彩绘画技艺相结合的“窑变山水”瓷,完成了千年陶瓷历史发展进程中,众多爱瓷人、作瓷人所无法企及的创作高度,开创了瓷器历史新的里程碑。

 

 

 

  翻开陶瓷古今历史的长卷,中国瓷器产生之初,多以陶器为型,且色彩阴沉,颜色单一。直至唐三彩的出现,首次完成陶瓷釉色上的一大突破,对我国瓷器的色釉进行了极大的丰富。后发展到宋代钧窑,更形成了光彩夺目,窑变美妙的艺术魅力。这就是釉变陶瓷,然岁月沧桑,千年不可突破,千年不变,釉变瓷器停留在古人之美。直至今日,李砚祖老师在数十年研究之下,首创出“出窑万彩,缤纷绝伦”的“窑变山水”艺术瓷,将陶瓷窑变发挥到了极致,完成历史性突破。

 

 

  李砚祖所创“窑变山水”瓷真正将釉料的稳定性与色彩的多样性完美融合,在有限的陶面之上通过色彩的变幻,呈现出山峦的远近层次、深邃险峻,峡谷的幽静祥和,开创了当今瓷器烧造的另一个先河。作为“窑变山水”创始人,李砚祖老师在真正意义上打破了窑变色彩单一的局限性,达到了用“意念”烧制“动情山水”的艺术境界。

 

  【窑变山水赏析】

 

  《稗史汇编》认为:“窑变,非人力之巧所能加。”珍贵稀有的窑变瓷一直被人们誉为“天造瓷”或“天赐”。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清雍正窑变釉三牺瓶拍得224.8万港元的高价。窑变瓷相继成为成为各大博物馆藏品和拍卖场上的天价客。有关专家认为,窑变釉这种独特的釉瓷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价值。而李砚祖“窑变山水”作品的出现,结束了这一“天赐”之宝色彩单一的历史,引领了瓷器新领域,“窑变山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珍藏价值。

 

 

 

  “窑变山水”作品工艺繁缛,烧制极难,仅是釉料的配比就需数十年功底方可把握,釉料水分及粘稠度需恰到好处,烧制时长更需精心比控,时长则窑崩瓷裂,时短则毫无生机之色,李砚祖老师经多方把控,严守窑关,方使最终作品自然天成、极具立体效果,达到了前人所未能创作的艺术高度。

 

 

  陶瓷艺术与中国国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独立存在。“窑变山水”能够使高温釉达到山水的立体效果,在瓷绘技法上与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泼墨技法极为相似,且件件都是孤品,不可复制。所不同的是这种“窑变山水”的色彩更丰富,更能够完美呈现出自然大山深邃、险峻的立体效果。其实,在瓷胎上实现泼墨技法的“窑变山水”要比在宣纸上作画难得多。最不可控的是入窑后在高温下的变化,你既无法左右其在窑中不确定的变化,也无法改变其既定的结局。因此,出窑后真正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概率极低,其收藏价值也就随之较高。

 

 

 

  一位真正的陶瓷大师,要想使作品千百年后依然闪烁艺术的光芒,能够熟练掌握制瓷工艺和画瓷技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许多艺术知识的积累、社会科学的沉淀和对历史的充分了解。除此之外,在创作中还要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作品。他认为,瓷器并不是冰冷的艺术,它也有生命和情感,它艺术作品是作者心灵的写照。瓷器艺术家赋予它灵魂,便有了灵动的生命;当瓷器艺术家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瓷器艺术中,作品便也有了情感、有了灵性,这便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版权所有:北京华夏珍宝博物馆  京ICP备12006144号